为了学习、了解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的区别和联系、深入分析研判量子计算发展形势,以交叉学科科研工作者的视角与量子计算领域顶尖学者、研发人员进行思维碰撞与学术交流,公司党委书记田广强、计算机教研室主任朱晶晶、人工智能教研室主任倪龙飞一行,于8月20日-8月21日参加主题为“量子赋能 共赢未来”的第一届CCF量子计算大会(CQCC,CCF Quantum Computation Conference)。
本届大会是在郑州举行,由中国计算机学会(CCF)主办,CCF量子计算专业组、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、郑州大学联合承办,郑州市高新区管委会、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、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协办。逾三百位来自国内外计算机、物理和数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、研发人员、企业代表以及员工代表线下参会,围绕量子计算的基础理论、软硬件研究、应用、教育和产业发展等多维度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,通过这个良好的交流平台,本次会议可以说收获颇丰。
从开幕式上河南教育厅和郑州市领导的致辞可以看出,河南郑州已经把量子技术和产业发展纳入“十四五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,并持续聚焦量子信息等领域,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,推动底层技术突破,加快成果转化应用,持续为量子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全周期优质服务,尽快形成从基础研究、应用研究、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布局。这对我们将来学院内涵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大会上午进行的特邀报告如火如荼地开展,量子计算领域院士、教授等专家云集。特邀报告覆盖了宏观科技产业、量子计算机不同技术路线进展、后量子密码技术、量子优越性以及量子计算产业化和应用等不同视角。从这些视角我们可以看出来量子计算的重要性和澎湃发展趋势,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。
除了聆听特邀报告,田广强等一行还参加了专题分论坛。在参加“专题论坛: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石——从经典计算视角看量子计算”中,专家们通过回顾经典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并结合量子计算的现状,对量子计算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,并提出通过与经典计算的结合在NISQ时代实现量子计算应用。在参加“专题论坛:自主可控的量子编程和编译框架”中,各位研究员从软件方面来介绍了多款国产自主可控的量子计算框架。在“专题论坛:量子计算教育”中,各个学校的教育者,从教学体系、教材制定、课程安排、实验平台建设等方面讨论了如何在国内开展量子计算教育。这些分论坛对交叉领域的我们触动很大,对学院未来发展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。
在短短两天的参会期中,通过对众多量子领域专家、研究员报告的聆听、观摩和思考,学院对量子计算、生态、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;在各位专家在量子计算原理、技术、应用和教育各方面的现身说法、相互探讨、碰撞思想中,可以说满载而归、收获良多。beat365今后将持续关注行业发展新动向,为学院发展注入新动力。